English

第二座桥

2000-04-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记陕西省汉中中心新华书店总经理王继胜 我有话说

在碧波荡漾的汉江边上,或乘朝霞喷薄之机,或借落日衔山之势,王继胜都喜欢小驻片刻。那时,他阅尽陕南山水的目光,一定会凝视着车水马龙的汉江大桥,直至远来的江风,无意间吹乱额前的头发,才会慢慢地缓过神来。

他说,桥是他全部生命的一种载体。早在青春年少时节,王继胜离开巴山汉水,翻过绵延不绝的秦岭山脉,沿着黄土北上,沿着草地北上。在铁道兵九师桥梁团里,他顶风冒雪,穿山越谷,跟随着战友们,架了6年大桥。这段难忘的军旅生涯,在他身上磨砺出了一种可贵的品质,成为他人生永恒的支柱。因此,在远离了那些彩虹一样的大桥后,回到故乡汉中,他依然眷恋它们,把一腔浓得化不开的情愫,倾注在对汉江的无限眺望之中。

其实,除过那些物质的桥,王继胜几乎投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季节,在架设另外一座桥。

面对他,我喜欢称它为第二座桥。

这座无形地架在汉江边上,又架在王继胜心中的桥,是从70年代开始的。这是一座文化的大桥,它对远离都市,被秦岭山脉阻绝于一隅的汉中,似乎比物质的桥梁还重要。那是1976年,对走出“文革”灾难的中国来说,正值百废待兴的时候。这一年,这位在汉江边上长大的汉子,抖落了北方给予他的一身风雪,带上被北风吹打出的一副硬骨、一腔豪情和一身坚韧,回到了环抱在青山绿水间的洋县,当上了新华书店的一名流动卖书郎。

80年代末,机遇让王继胜从洋县,走进了汉中市。对于拼将一生,要无怨无悔的他,古汉台虽好,却不能以悠闲望江度日呵。况且,在他主管业务的当初,这座占着城市黄金地段的书店,是一座既无仓库、职工住宅,又无会议室的三无店,全店的经营场地,也仅300多平方米。这在号称陕南第一大城市里,图书地盘如此之小,是很让行内人汗颜的。现实刺激了王继胜,他铁下心来,也要扩大书店的规模,从头改变让人尴尬的境况。巧妙的是,在他出任汉台区新华书店经理时,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发表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他多方设法筹措借贷资金560多万元,除旧布新,开始了彻底改变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于1994年,在闹市区建成了新华大厦,使营业办公场地焕然一新,扩大了近十倍,也为发展其它辅助产业提供了条件。继硬件设施彻底改观之后,王继胜开始了企业内部机制的全面改革。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包括打破干部、职工界限,扩大各部门的自主权,实行量化考核,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实行择优上岗,业务和技能考核合格者才具有上岗资格,并在劳动用工上推行将挑兵,兵选将的优化组合模式,增强了每个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行工效挂钩,推行百元销售提取含量工资制,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对基层网点实行岗位目标考核制,真正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老大难问题,充分体现了责、权、利相结合的按劳分配原则;为了扭转等客上门的消极经营状态,鼓励职工动脑筋,想办法,走出去推销图书,制定了提成奖励办法。正是这些被称为条条框框的精细、严密、科学与合理,使汉中中心新华书店的财务报表上,1992年和1999年,有了两组差距很大的数字,销售额为433万元比1705万元,上交税金为13万元比8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为77万元比900万元。这是王继胜靠改革,在全省创造出的一次奇迹。如今,这座矗立在北街口的新华大厦,已成为陕南最大的图书销售市场,拥有图书32000多种,年销售量均以20%的速度增长,是全省仅次于西安钟楼书店的一座建筑华美、装潢一新的图书城。以新华宾馆为龙头的多种经营项目,年纯收入达40多万元,成为书店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年磨一剑。应该说,王继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已把一座被媒界称为“精神家园”的文化大桥,稳稳扎扎地建在陕南了。这座像彩虹一样的大桥,不仅落在富裕的城区内,由于建造者为播洒文化的种子,有着十分宽广的爱心,它毅然把那些边远贫困的地方,纳入自己七彩阳光的照耀之下。距市区50里的老丈沟小学,设施很差,学生就学困难。店里扶贫的同志,既为学校的现状伤心,又为舍弃城市扎根山区的教师动心,把情况汇报给王继胜后,出身贫苦农家的他立即拍板决定,这样的学校一定要扶持,这样的教师一定要鼓励,不但给该校送去3000元的书籍和学习用品,每月还为教师补助100元。河东店镇沙河沟小学教师张玉焕,携960元来汉中为学生购买课本,不幸惨遭车祸,身亡钱失,书店闻讯,无偿送去了全部课本,救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又为该校捐资5000元,作为建校资金。汉中张寨的“农二哥”诗社,闻名全国几十年,为帮助他们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一次捐赠图书价值2000余元。1997年,书店出资2万元,承办汉台区首届家庭藏书读书大赛活动,牵动了全区的读书爱书谜,参赛的有工人、农民、学生、干部、教师、专家、学者、教授、编辑共150余人,一般平均藏书千册以上,最多的高达万册,通过评奖,奖励数百至千元的购书券,大力弘扬爱书、藏书和读书的中华几千年盛传不衰的文明,还邀请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在新华大厦为读者签名售书,在古城汉中掀起了一次文化热潮。赶在全省所有新华书店之先,首家创办了汉中育才读者俱乐部,已拥有会员3000多人。前年,有3名女职工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新华书店六十周年店庆知识技能大赛”,书店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书香飘汉水,文明播秦巴。这是汉中人送给王继胜和图书城的一副对联。在千禧年到来的前夕,这位被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先于1996年就评为陕西省新华书店系统优秀经理的王继胜,在辖区城乡完成了23处发行网点后,又大胆投资70多万元,在汉中图书城建立网络管理的图书超市,首次在全省推出将图书订购、仓储管理、前台销售、后台统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分析决策等多种业务,通过网络,形成集中式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使他的第二座桥,向全面现代化迈进了决定性的一步。

冬天在汉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温热。特别对于因文化的积淀深厚而热衷于读书的汉中人,只要走进这座图书城,就会感到另外一种温暖。是的,这座靠一册册精美的图书搭建起来的文化大桥,送给汉中人的,永远是精神上的温暖。

王继胜,守好你的第二座桥吧,向热爱文化的人们,微笑着招一招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